前幾天產檢,醫生也說我的胎位不正
不過因為本身有肌瘤,擋到產道
本來就需要剖腹產的我,反而沒那麼擔心寶寶胎位正不正


 


省立宜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鄭欽火

所謂胎位有正,指的是胎兒的頭部朝下進入骨盆腔,一般稱為「頭位」,因為頭部為胎兒全身最大且最硬的部份,只要它能通過產道,軀幹也就跟著很快娩出,除非發生肩難產。 

初中期胎位不固定
 

懷孕六個月之前,30%以上胎兒臀部朝下,這時候整個子宮裡面的相對活動空間比較大,娃娃在羊水中滾來滾去,胎位不太固定;七個月以後,胎兒長得很快,活動空間自然顯得侷限,胎位也就比較固定,到了接近預產期,仍有3%左右一直維持「臀位」。胎位不正大都必須接受剖腹生產手術,以避免產道壓迫臍帶造成胎兒缺氧。
 

胎位不正的檢查及矯正 

臨床上從妊娠第三期開始,每次產檢都要知道胎位正不正,產科醫師用雙手觸診孕婦腹部來判斷胎兒身體的姿勢,如果懷疑胎位不正,要看一下超音波加以確定。
 

比較瘦的準媽媽自己也可以摸得到硬硬的胎頭在上腹部,或者自覺胎動位置下移且次數減少。對於胎位不正者,通常會建議在家裡早晚採膝胸臥式的姿勢五至十分鐘,試著去矯正它。






     胎位不正怎麼生?     



頭位、臀位、橫位?


文╱台安醫院婦產科教學主任 徐弘治
輯╱張玉櫻


胎位不正?這讓許多準媽媽擔心不已!俗語說:「頭過身就過」,所以「頭位」較能順利自然生產;其餘不正的胎位,如臀位、橫位及斜位,能夠轉正嗎?萬一胎位無法轉正,可以自然生嗎?還是必須剖腹生?


「頭位」是正常胎位



  • 胎兒先露的部位就是胎位
    在懷孕期間或分娩的時候,於準媽媽腹中胎兒身體的某部位,最靠近準媽媽的子宮出口(子宮頸口)處,稱為胎兒先露部,此部位就被稱為胎位。通常胎兒生長至28週以前,浮游在羊水中可自由活動;但是過了8個月後,身體變大,胎兒頭部漸漸變重而會朝下,臨近生產時大都固定為頭朝下的姿勢,所以分娩的時候,約有96﹪的胎兒是從頭部先生出來的,因而被稱為正常胎位--頭位。頭部是胎兒身體當中最大的部位,俗語說:「頭過身就過」,所以頭位較能順利自然經陰道分娩。




  • 「枕骨前位」是最能順產的姿勢
    頭位為了沿著準媽媽骨盆腔軸達到順利自然的陰道分娩,其頭部的姿勢會儘量俯往胸前,讓胎頭的後枕骨做先鋒,才能較快速通過產道而生出來,此種姿勢稱為「枕骨前位」,胎頭的枕骨靠近產婦骨盆的前半部,是最能順利生產的頭位正常姿勢。



  • 不良姿勢的頭位也叫胎位不正
    若胎位是正常頭位,但卻保持不良的姿勢,也會影響產程。


這些不良姿勢的頭位,有時亦歸類為胎位不正,包括:


  1. 枕後位:
    胎頭枕骨位在產婦骨盆的後半部,胎臉朝上,由於胎頭無法適當地嵌入子宮下段,產程將會拉長。


  2. 顏面位:
    胎兒的先露部是頦部(下巴),因為胎頭完全仰伸,使胎頭後枕骨往胎兒背部靠攏,陰道內診時可以摸到胎兒的嘴、頦、鼻、眼等臉部器官,其發生率約為0.2~0.3%。顏面位常發生於過小的胎兒,或胎兒過大與產婦骨盆大小不成比例時,以致胎頭無法適當屈曲;有時胎兒頸部有異樣如長瘤時,也容易發生。


  3. 額位:
    當胎頭呈不完全仰伸姿勢時,額頭部位將成為胎兒的先露部。其發生率約佔0.02~0.03%,陰道內診時可摸到胎兒的額頭,有時也會發現有臍繞頸或頸部有囊性淋巴瘤。


  4. 複合位:
    胎兒的手與頭部或臀部同時位於子宮下段;或胎兒的腳與頭部同時位於子宮下段,其發生率極低。


胎位不正的類型與生產方式


如何將胎位轉正?



  • 不正的胎位多會自然轉正
    很多胎兒在懷孕中期以前會呈現胎位不正的狀態,但大部份的胎兒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矯正過來。
     


  • 「膝胸臥式」可矯正胎位
    陣痛是因胎頭壓迫子宮頸口所引起,但臀位妊娠時,其先露部如腳和膝蓋的力道不足,只能引起微弱的陣痛,致使子宮頸口難以打開。因此為了能順產,除了等待胎兒自己矯正外,可以利用「膝胸臥式」來加以矯正--趴在地上,臉貼在地板上,將膝蓋貼近胸部,提高臀部。或將棉被折疊,仰臥在棉被上,使身體向後彎曲。這些動作比較溫和,鮮有副作用產生,值得一試。


  • 由醫師施行「轉向術」

轉向術並非是萬靈丹!


當臀位轉成正常頭位後,是否就保證可以自然經由陰道分娩呢?文獻報告顯示不盡然,轉為頭位以後仍需要剖腹產,是一般正常頭位需要剖腹產機率的2.25倍,可見轉向術並非是萬靈丹。橫位若體外轉向不成以剖腹產為宜。

 





 一般來說,足月時正胎位指的是胎兒頭朝下臀部朝上,所謂胎位不正如臀位、斜位、橫位等大約占了5%左右,尤其以臀位居多。胎兒在子宮裡的位置因週數而有所不同;在懷孕4個月以前,胎兒是漂浮在羊水之中,所以任何方位都有可能。從16週到28週,胎位逐漸穩定下來,大部分都是頭部朝下,只有約25%是臀部朝下;到了32週大約只有7%,37週以後真正臀位的比例只有3至4%。


胎位不正的原因分為兩類:
一是母體的因素,如多胎次產婦、子宮內長肌瘤或子宮先天異常(如雙角子宮、子宮中隔)及前置胎盤;
第二個是胎兒因素,如早產、多胞胎、羊水過多症、巨嬰症、發育先天異常胎兒(染色體異常、胎兒水腦)。

胎位不正可分為哪些類型?
所謂胎位不正如臀位、斜位、橫位,其中臀位分為完全 (complete),直腿 (frank),足式 (footling) 及膝式 (kneeling) 等 4 種型式。而頭位中如果遇到額頭位、顏面位也算是胎位不正。


檢查方法有哪些?可自覺胎位不正嗎?
大部分的產婦無法自覺胎位不正,大多是由醫師告知才領悟。正常頭位臀部朝上,因此當胎動明顯時,一般子宮上半段會有胎兒踢動的感覺,臀位則不然。檢查的方式可以在母親肚臍以上之位置聽到胎心,作腹部檢查胎頭在子宮上部摸到,以超音波可看到胎兒頭部在子宮上部,而以臀部為先露部位。


胎位不正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?
胎位不正並不會造成懷孕的不良後果,只是在生產時所面臨生產方式的選擇,常常造成醫師與產婦及家屬間的困擾。通常臀位生產只有直腿式適合陰道生產,而且胎兒體重介於2500至3500間,產婦骨盆腔開口較為寬才可以陰道生產。所以一般胎位不正皆選擇剖腹生產較為安全。

胎位不正會不會影響胎兒身體四肢的成長?
胎位不正並不會影響胎兒身體四肢的成長,與正常頭位生產的胎兒是一樣的。

如何矯正胎位?
大部分臀位的胎兒在34週以前已經轉為正常頭位,但是如果到了懷孕7個月仍是胎位不正,可以用膝胸臥式,每天兩次每次5至10分鐘。然而到了足月後若發現仍是臀位,則可以用外轉術將胎位矯正回來。一般外轉術在37至39週間執行,先給予子宮肌肉鬆弛藥物,也就是安胎藥,在超音波的監測下施行外轉術;然而這項方式也有風險,如胎盤早期剝離、臍帶繞頸等,所以許多產婦選擇剖腹產的方式以避開風險。其實絕大部分的胎位不正都會自動轉為正常胎位,孕婦們不需要太擔心;如果將至生產還是胎位不正,尋求你的醫師協助,提供最好的方式來解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泓泓麻 的頭像
    泓泓麻

    ღ心繫~泓謙秘境ღ

    泓泓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