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萬聖節
學校照慣例發通知單,請家長幫小朋友打扮
2013/10/29 討糖去
某天,泓泓從學校回來,很慎重的叮嚀我
『老師說要自己動手做喔!!』
原本想買現成的念頭,頓時....
好吧,哪天馬麻身體比較舒服,就來動手吧
就這麼一天拖過一天,眼看 10/23 交期將近
交期前兩天趕緊去書局補了大塊的不織布,剪剪車車
將將~~今年就降囉~
2013/10/29 討糖去
當天只有泓麻我參加,泓拔上班去囉
所以拍照有限,但馬麻挺著大肚參與也盡力囉~
一路上泓泓一直對我揮手,還想來牽我的手(有幼齒妹妹幹嘛不牽啊~)
直接看照片囉~~(今年少了金門阿嬤幫忙發糖果,馬麻我自己發到手軟,哈哈~)
無法確定同學家長喜不喜歡小孩曝光,近照都碼起來囉~~
泓泓今年是跟于恩手牽手,于恩長很高,牽著泓泓好像姊姊牽著弟弟 XD
去年也有來搶銀行
一樣的路線,來警察局報到囉~
回學校的路上,小子已經一臉倦容
哇~意外驚喜!有家長換裝來參與喔~~
討糖當天天氣真的頗熱,還沒出發小子就吵著不戴帽子、眼罩
半路就全部拿下來給我了~~
這是回到學校後,我『逼』他戴上的
他百般不願意,就變成這副矬樣了(冏)
小朋友對這大玩偶很好奇~~
那『鬼』真的很厲害,他全程罩著這件白布耶~太強了
(據運動會頒獎,這是家長手作的喔)
YA~討糖成功,萬聖節快樂~
美女老師正在發糖果,泓泓在一旁等著~
泓泓與他的麻己~小茅(美女老師說他叫小茅,他老爹叫老茅 XD)
哥倆好研究拿到多少糖果~
雖然很累,但很開心吧~~
運動會當天,泓泓第二次上台領獎
園長媽咪獎勵動手 DIY 家長們~
雖然只是一份小禮物,可是~那是一份很大的鼓勵,小人笑得很開心呢~
【萬聖節典故】
萬聖夜(英語:Halloween,為「All Hallows' Eve」的縮寫,意為「萬聖節(諸聖節)的前夜」),中文常直接稱為萬聖節,在每年的10月31日,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,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 美國、不列顛群島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。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,戴上面具,挨家挨戶收集榶果。
萬 聖夜是諸聖節(All Hallows' Day)的前夜。其英語名稱中的「Hallow」源於中古英語的「halwen」,與「holy」詞源很接近,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,諸聖節仍然被 稱為「Allhallowmas」,意思是在紀念所有聖人(All Hallows)的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(Mass)。
萬聖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。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,這傳說與東亞的中元節與盂蘭節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類似。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諾卡(Anoka)號稱是「世界萬聖夜之都」,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。
【不給糖就搗蛋(Trick-or-treat)】
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「不給糖就搗蛋」(Trick-or-treat)。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,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,大叫:"Trick or Treat!"(意即不請客就搗亂),主人家(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)便會拿出一些糖果、巧克力或是小禮物。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 氣氛。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,整袋整袋的搬回家。
在蘇格蘭,小孩要糖果時會說:「The sky is blue, the grass is green,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.」(天是藍色,草是綠色,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),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。
傳 統的萬聖夜裝飾包括殭屍、鬼魂、女巫、惡魔等。典型的服飾時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鬼。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,當時的人認為萬聖夜鬼魂會來到人 間,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,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。近年,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,而可以作任何打扮,如扮成電視劇或電影明星,以及公眾人物,例如 政治家。2004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,喬治·布希和克里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夜打扮。而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,消防員、警察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。據 估計,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人,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。